推广 热搜: 美丽乡村“新画卷  乡村产业    乡村振兴  乡村文化旅游  土特产  品牌助力乡村振兴  农业强国 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  美丽乡村“新画卷” 

打好“特优牌” 叫响“晋字号” 品牌点亮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

   日期:2023-10-24     来源:互联网    作者:中国品牌信息网    浏览:6461    
核心提示:农业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,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。近年来,我省立足资源禀赋,围绕实施农业“特”“优”战略,高点谋划、高位推进,打造“有机旱作·晋品”省域农业品牌,“晋字号”农产品在全国影响力逐步增大。目前,已创建了山西小米、山西陈醋、山西药茶等12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,评选出运城苹果、大同黄花、隰县玉露香梨等46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,发布10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,认定发布66个“有机旱作·晋品”代表产品。
同样是桃仁,有的撒点巧克力粉就闯进了国际市场;同样是苹果,有的论斤卖,有的却是按个卖……背后体现的就是品牌的魅力和力量。

农业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,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。近年来,我省立足资源禀赋,围绕实施农业“特”“优”战略,高点谋划、高位推进,打造“有机旱作·晋品”省域农业品牌,“晋字号”农产品在全国影响力逐步增大。目前,已创建了山西小米、山西陈醋、山西药茶等12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,评选出运城苹果、大同黄花、隰县玉露香梨等46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,发布10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,认定发布66个“有机旱作·晋品”代表产品。
5.webp
隰县龙泉镇上留村玉露香梨示范园农民喜摘丰收的果子。
展现地域特色,让品牌更“特”

“天赋中阳美,地道黑木耳。”秋日,位于吕梁山上的中阳县暖泉镇迎来了黑木耳的丰收季。

地处吕梁山脉中部,中阳县森林覆盖率达49.44%,而且昼夜温差大,是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的天然宝地。2018年以来,该县因地制宜发展黑木耳特色产业。几年时间,“小木耳”从无到有,逐步发展成为“大产业”,成为当地最闪亮的名片。

产业发展离不开品牌的打造。实践中,中阳县紧抓木耳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,加大产品研发力度,发展高附加值的黑木耳精深加工,形成木耳醋、木耳酱、木耳多糖等独具特色的系列产品,不断提升“中阳山宝”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。

今年,全县木耳种植5320万棒,预计产量530万斤,产值可达1.6亿元,可带动菌棒厂、采摘园、销售等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。

中阳木耳的品牌建设之路,正是我省积极打造“特”“优”农产品品牌的一个缩影。

旱作源于特色,有机孕育晋品。山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,山多地少、水资源匮乏,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必须抓特色农业、旱作农业,发展小而精、特而优的区域特色产业。目前,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176个,居全国第四;“五寨马铃薯”等7个产品实施2022年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;全省127个“特”“优”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。

一颗小苹果,改变着大宁县“三川十塬沟四千,周围大山包一圈”的旧模样,成为承载果农增收的“致富果”。

秋季里,在大宁县曲峨镇白村一带,百亩苹果示范园里煞是热闹:果农们正忙着摘袋,一颗颗色泽诱人的果实沐浴着秋阳,散发出股股清香。

“今年进入盛果期,收成预计能比去年翻三倍,收入相当可观。”白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冯元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大宁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,域内土壤疏松、光照充足、海拔高、温差大,种植苹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近年来,当地立足绿色生态优势,在科技引领、品种改良、品质提升、品牌塑造上下功夫,探索出一条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。据了解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县“宁脆”苹果种植面积将突破5万亩,实现人均一亩。

在我省,特色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新动能。

眼下,正是阳城县寺头乡忙着采桑叶、喂蚕、收获鲜茧的时节,企业收购点和加工车间忙着接收订单,并为客商赶制订单产品。

近年来,素有“华北蚕桑第一乡”美誉的寺头乡以市场为导向,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采取“龙头企业+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大力发展特色蚕桑产业,带动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

目前,全乡优质桑园面积达7000亩,1600多户农民从事养蚕生产,建设养蚕大棚300多栋,农民人均养蚕年收入1万元。

做足管控文章,让品牌更“绿”

光热资源丰富、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,为兴县培育优质杂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。

如何依托资源优势,走出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?建设绿色谷子基地、推广有机旱作新技术、创建种子繁育基地、打造种业创新平台……近年来,兴县“咬定”富民目标,坚持做好小杂粮这篇“大文章”。

从提供优种、做好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监管,到实施标准化生产,再到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,兴县将绿色健康贯穿杂粮生产全过程,擦亮“兴县杂粮中国好粮”品牌。2022年,全县杂粮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,杂粮产业链产值达10.24亿元,杂粮收入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%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%。

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,品质是根基。近年来,我省持续强化质量管控,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“三品一标”协同发展,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管控,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,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将稳定在98%以上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我省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数达到1938个,同比增长17%,增速居全国前列。

秋风送爽,行走在灵丘县的乡野田间,处处透着生机和希望。

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。2013年,灵丘县把有机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,以车河社区为试点,探索特色农业发展新路。目前,车河已基本形成了“产储加销”的特色农业一体化产业链,村里人实现了靠“链”就业、“链”上增收。

下车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春透露,种出好粮、好蔬菜的秘诀很简单:有好的水源和土壤,并且全程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。

有机农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也给当地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。2013年到2022年,车河农业生产总值由30万元升至500万元,人均收入由2300元增加到21500元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万亩,有机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。

发展“特”“优”农业,离不开科技支撑。
6.webp
“阳高红”西红柿是阳高县着力发展的特色产业。图为工人正在分拣西红柿。
“这个大棚里,是新研发的16个西红柿品种,大家随便尝。”在阳高县龙泉镇东关村迎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,负责人王学斌向客人介绍他的新品种“甜脆脆”。

在发展西红柿“特”“优”战略中,阳高县通过政府推动、项目促动、金融带动、科技联动、市场拉动“五环联动”,建车间、引企业、树品牌、拓市场、促销售,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条。按照部署,2023年,全县西红柿种植面积将突破1万亩,总产量突破6万吨,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3亿元。

同时,依托西红柿产业相对集中、经济规模较大、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乡镇,申报创建省级西红柿专业镇,全方位推动西红柿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发展。

创新营销策略,让品牌更“亮”

黄花产业已经成为大同市的一张靓丽产业名片。

如何让名片更“亮”?以黄花为媒,大同连续多年举办黄花丰收月活动,邀海内外朋友相约大同、走进大同,欣赏黄花美景,品鉴黄花佳肴,繁荣黄花文化,共话黄花产业未来。

莫道农家无宝玉,遍地黄花是金针。大同市不断升级黄花产业发展,在种植上更加精细、在加工上更加精深;同时,发挥黄花的品牌效应,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。

如今,“小黄花”已成为乡亲们的“致富花”。目前,全市黄花种植面积已稳定在26.5万亩左右,总产量达到18.4万吨;黄花全产业链产值已由2020年的18.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超40亿元,产业质量明显提升。

创新营销是品牌塑造的重要环节。近年来,我省以线上线下各类平台为抓手,不断拓宽农产品展销渠道,擦亮“晋字号”招牌。

——打造对外桥头堡。聚焦“京津冀”“长三角”“粤港澳”前沿消费市场,依托省政府驻地办事处,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分别建立山西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,推动更多农产品融合国内大循环中高端。

——搭建产销大平台。线上与京东联合举办“有机旱作·晋品”金秋消费季活动,汇聚全平台31家山西各地官方特产馆和1000家山西农业品牌旗舰店,在双十一、双十二等时间节点持续举办促销活动;组织我省农产品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综合性展会。

9月2日,“曲沃果蔬+预制菜”走进大湾区招商推介会在广州市举办,旨在进一步拓宽外贸发展空间、抢跑农产品出海赛道。

南林交大蒜、迷你苹果……在推介会上的特色美食品鉴环节,当地农品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称赞。

“曲沃县立足全县蔬菜、水果、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,将小麦、玉米、苹果、黄瓜、辣椒等地理标志农产品、晋字号农产品导入预制菜产业链,助推农业产业加快发展。”曲沃县副县长樊奇选说,将持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和“菜篮子”基地提质增量工程,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

借助网络,让武乡小米“闯”出新天地。、

“我的小米不愁卖。”50岁的韩登科是武乡县种粮大户标兵、网红电商。他说,这几年小米订单越来越多,带动了周边30多个自然村,500余户农户增收。
7.webp
广灵县宜兴乡三间房村村民正在查看谷子的长势情况。
武乡县具有种植小米的独特地理优势。近年来,借力山西小米省级区域公共品牌的契机,着力打造“小米加步枪,好米在武乡”区域公用品牌,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+标准化+品牌”的产业化经营模式,推动小米生产向集约型、效益型、规范化、品牌化发展。统计显示,近年来,全县谷子种植规模稳定在10万亩左右,年均总产量2万吨左右。

在销售商渠道建设上,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发展“互联网+”的大好机遇,利用已经成熟的京东、淘宝、天猫等电商平台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促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产业深度融合。目前,与电商平台合作建成电商服务和收购网点覆盖75个行政村。

融入文化元素,让品牌更“厚”
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玉露飘香时。

9月16日,2023年隰县玉露香梨采摘季活动盛装启幕,省内外的客商、梨果专家、网络主播、生鲜果企业和电商企业代表齐聚一堂,采摘游园、品鉴梨果、洽商合作、畅谈发展。

隰县是“中国金梨之乡”“中国酥梨之乡”“中国玉露香梨原产地”。近年来,当地在标准化、品质化、品牌化上下功夫,有力地推动梨果全产业链发展。

举办玉露香梨采摘季,今年已是第七届。今年聚焦梨果“种得好、储得好、卖得好”。目前,全县玉露香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,品牌价值达87.43亿元,规模、产量、美誉度均居全国第一。今年梨果产量预计达3500万公斤,产值2.6亿元。

一部山西农耕文明史就是一部旱作文明史、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史。神农尝百草、舜耕历山、嫘祖养蚕、后稷稼穑发生在山西,通过挖掘融入文化元素,一些农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
一提起山西,人们就会想到老陈醋。

山西有着3000多年制醋史。颗粒饱满的高粱,在工人师傅们手中,经历“蒸、酵、熏、淋、陈”5步、82道工序,少则一年,多则10年甚至更久,方能酿成“酸、香、绵、甜、鲜”回味无穷的山西老陈醋。

为全面展示山西老陈醋传统生产技艺和历史文化内涵,山西老陈醋集团创立了这一工业旅游项目。今年上半年,东湖醋园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。

今年暑期,东湖醋园内游人如织。“卖醋的同时卖文化,让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,对醋文化和品牌的宣传作用巨大。”东湖醋园旅游部负责人连佳说。

近年来,山西老陈醋也逐渐走出国门,将中国醋文化带到了国外。目前,山西老陈醋已出口到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文化赋能,让品牌打造增添“时尚味”。

一颗土豆蕴藏着多少力量?在岚县,借土豆花开旅游项目之机,从观赏土豆花到品尝土豆宴,从游览山川美景到餐饮、酒店,再到婚纱摄影、影视剧拍摄,形成了“赏游吃住购”一条龙旅游服务的模式,绘出土豆富民新图景。

“土豆花儿开,花海掩村寨。漫山遍野的土豆花,亮出了大农业新风采。铺天盖地的土豆花,捧出了山里人的情和爱……”民歌《土豆花儿开》唱出了岚县高质量发展土豆产业的新风貌。

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,岚县抓种质源头,扩品种繁育,延产业链条,创美食美景,塑文旅名片,形成了“土豆种—土豆花—土豆—土豆宴”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全产业链模式。目前,全县土豆种植面积30万亩,带动种植、加工、文旅、餐饮等产业,涵盖了全县大约80%的劳动人口,形成了近15亿元的产业规模。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品牌头条

推荐图文
推荐品牌头条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品牌信息网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 |  鄂ICP备19011377号-1

鄂公网安备42118102000269号